中美貿易大戰、全球景氣趨緩,兩岸物流業叫苦連天之際,華岡集團卻有辦法做到兩岸快遞,八小時送達,逆勢突圍。這是怎麼辦到的? 大環境再差,總是有公司逆勢突圍。今年以來,在兩岸物流業就出現了一個好例子。 受中美貿易戰與全球景氣趨緩影響,今年上半年,台灣出口大陸大幅衰退8%,進出口總額成長率也從去年正成長6.5%,轉為負成長4.5%。 兩岸貿易急凍,首當其衝的就是一般物流業者。但,華岡集團旗下專營兩岸物流的「台北快輪」,非但不受影響,業績竟還大幅成長457%。
關鍵,就在一艘名為「台北快輪」的高速貨輪;以及隱身「台北港」內的「快遞倉」。來看他的物流怎麼做: 10月中旬,受強颱「哈吉貝」外圍環流影響,台北港天空風雨欲來。「台北快輪」一早從福建平潭島出發,三小時後抵達,船一停妥,待命的卡車馬上開進貨輪,載走一個個貨櫃,不到五分鐘,來到「台北港國際物流」公司的「快遞倉」。 緊接著,堆高機從貨櫃裡陸續搬出包裹,拆卸後,直接放上海關X光機輸送帶,檢驗報關,一氣呵成。此時,負責陸上運輸的貨車早已等在台北港外。總計,貨物從大陸出發送達台灣客戶手上,最快八小時。 華岡集團第二代、董事總經理洪郁閔表示,「快遞倉」兼具轉運、倉儲、物流、報稅、通關,一條龍服務。 正是華岡以「海運收費」做到「空運速度」,業績逆勢成長的關鍵。
日本零售巨頭尋求合作 蘇花坍方受困靠他神救援
這幾年,不少設有兩岸空運據點的國際物流一線品牌,都乾脆改與華岡合作;連日本零售巨頭也看上華岡一條龍的快速服務,尋求合作。在兩岸擁有貨運車隊與十多艘客貨輪,年營收約200億元的華岡集團,已有42年歷史,現年68歲的董事長洪清潭更有兩岸船務大王之稱。 一般人對華岡或許陌生,但提起航行於蘇澳與花蓮間的「麗娜輪」,一定有印象。2017年端午連假,蘇花公路坍方,當時就是靠平時往來於福建平潭、台北與花蓮的客貨兩用麗娜輪,才緊急把一輛輛受困的遊覽車、汽車與貨車,運送出來。那一次,讓向來低調的洪清潭大大曝光。
永遠比客人多想一步 拾荒囝仔拚到兩岸船務大王
兒時父親破產跑路,洪清潭一度靠拾荒謀生。童年是在「躲債主」與「想辦法活下去」間度過。聽說跑船薪水高,中國海專畢業前,便考進日本昭和海運,從此與船結緣。 1977年,他26歲時就創立華岡,碰上台灣輕工業起飛的好時機,汽機車零組件、小家電等出口正興。當時日本各大航商,像是日本郵輪、三菱、三井等都來台設代理商攬貨,華岡是當時18家船代業者中,規模最小的。 一次全台缺貨櫃,給了他機會。當同業坐困愁城時,腦筋動得快的洪清潭,找來鋼架、以木片組裝,再塗上防水漆,自製木貨櫃應急。 業界形容,永遠比客人多想一步的「客製化服務」,是洪清潭勝出關鍵。例如1980年代爆發兩伊戰爭,荷姆茲海峽關閉,所有運往中東的物資,都得繞道西伯利亞鐵路。當時每週僅一班台灣往西伯利亞鐵路的貨櫃輪,華岡就包辦其中九成業務,連新加坡國家航運公司也找上洪清潭幫忙攬貨。 創業不到十年,當年的拾荒囝仔便滾出千萬身家。1988年,嗅到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契機,洪清潭到對岸開拓市場,沿著天津、青島、連雲、上海、廈門、深圳等重要港口,串起服務網絡。 1990年,他催生兩岸首艘直航,台北至平潭定期貨櫃輪;1993年率先創立台灣—香港—深圳鹽田港的貨櫃航線。 他深知,在海上,華岡是小蝦米,比不過長榮、萬海、日本、韓國等航商巨頭,便另闢途徑,結合海運與鐵路,先把貨運到江蘇連雲港,再經鐵路穿越中亞五國直達俄羅斯、歐洲等地,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。 2005年,電子與IT業崛起,運輸物流得搶「速度」,這讓傳統海運面臨極大挑戰。為此,他開一條台灣到太倉港的航線,14年前喊出「台灣開船80小時內送到蘇州廠,全包,誤點不用錢。」 「高速物流」策略奏效,讓華岡一舉躍升兩岸船務大王。
金融海嘯也業績成長 「危機入市」是成功關鍵
除了深耕貨運,華岡也跨足客運,2011年購入客貨兩用的海峽號;2012年,台灣政府推廣藍色公路,洪清潭更斥資22億元購進麗娜輪,希望搶進台灣東岸運輸與觀光。 只是,「藍色公路」終究只淪於口號,往返蘇澳到花蓮港的麗娜輪,票價較火車高出3倍以上,搭乘人數始終不如預期,至今每年虧損2億,讓洪清潭一度萌生退休念頭。最後被兒子洪郁閔勸下。 「這20年來,就連金融海嘯,我們業績都成長,」洪郁閔歸納,關鍵就是「危機入市」。 洪郁閔形容,父親管教甚嚴,「求學時,同學下雨天有車開,我們只能騎摩托車。有時會懷疑,到底是不是爸爸親生的!」從基層外務助理拚到業績冠軍,洪郁閔偶爾也會希望,親口聽到父親的肯定。 「其實,物流是產業最下游,台灣產業不好,我們也不會好,」洪郁閔骨子裡有「台灣囝仔」的使命感,「全球貿易衝突不斷,台灣更該把握這個時機,重振全球轉運港的優勢。」